欢迎访问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原料药分会网站
新闻动态
未来的竞争是全产业链的竞争
新闻动态
位置: 首页>>新闻动态
凯途访谈录精彩回顾 | 煜华尚和投资管理(大连)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王洋
发布时间:2025-09-11 14:34:59
  |  
阅读量:10
字号:
A+ A- A


访谈精华合集

01

煜华资本公司介绍:


煜华资本成立于 2013 年,历经 12 年发展,连续多年担任大连市基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,在此期间荣获了诸多奖项,如最具潜力早期投资机构、中国创业投资贡献奖、科技金融工作突出贡献单位,去年还获评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。

煜华资本目前采用投资加孵化双轮驱动模式。投资获益至少需要5-10年的发展,是个长线工程,而孵化器则能短期提供现金流支撑,为之后的投资业务提供根基养分。

投资板块,煜华目前管理13只基金,总体规模超10亿,在全国虽然属于中等规模,但在东北地区数一数二。公司有管理政府基金的悠久历史,先后管理过三支,包括 2013年成立的辽宁华商创业投资基金、国家发改委牵头设立的中以基金,以及 2023年10月获批的大连市与大连金普新区共同设立的人工智能基金。申请全部完成后,煜华也成为东北唯一同时管理过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、区级政府引导基金的市场化基金管理人。

孵化板块,煜华资本获国家级众创空间、大连市科协海智工作基地、国家级海智工作基地等称号,目前孵化企业数百家,除提供物理办公空间,还为企业家提供培训、财法顾问支持,解读现有政策、预判行业趋势,开展技术交流和市场合作等工作,核心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,提高科技创新属性与创业成活率,培养企业创新能力与综合竞争力,与投资板块方向一致,都是增强企业未来发展竞争力。

煜华资本不单纯“钱生钱”,对项目投后管理充分赋能。一是帮助项目产业落地,协助企业将产能落在大连或其某区,提供政府补贴、税收申请、选址等全方位服务,截至目前已协助多家企业将总部、研发中心、生产基地等落在大连;二是持续提供融资专业知识与资金支撑,最多对一个项目连追投三轮,协助后续融资,给予融资资源和未来发展规划顾问支持;三是提供生态资源对接,利用投资接触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优势,对接市场、研发技术资源,甚至帮企业招聘高管人才;四是发挥投行经验,在企业 IPO 发展路上提前进行企业管理与运营运作,推荐优秀同行、会所、律所提前介入支持。

02

如何理解“风投行业”:


风投行业有诸多美誉,如“投资皇冠上的明珠”“耐心资本”“创新的引擎”等。其核心运营模式是将资金投入高成长、有潜力的项目,提供资金、资源及战略支持以换取公司股权,最终通过并购、IPO等方式退出实现收益。

风投行业起源于美国,1957年美国出现第一家风投公司ARD,其创始人被誉为“现代风险投资之父”,该公司投资DEC,到1966年上市实现超5000倍收益率。东海岸投资风格保守,关注企业管理、风险管控和财务回报,强调商业模式可验证,与初创期医药企业不太契合;而西海岸投资风格激进,更关注人和创新,以技术冒险为核心,后期才关注商业模式验证,像苹果、微软、英伟达等科技企业都是在这种风投环境下成长起来的,这种风格更契合中小企业及早期医药领域创新企业。

中国风投行业于1985年萌芽,首家风险投资机构是中创公司。90年代,IDG等美国资本进入中国,开启美元基金主导时代,软银投资阿里巴巴、外资介入投资百度等助推了互联网行业发展。2005年后,内资和外资相结合,红杉中国、高瓴、启明创投等开始活跃并崭露头角。2010年后,以内资为主导,私募股权牌照大量放开,民营机构申请注册,市场化内资基金成为一级市场主流。2018年后,中国市场以国资主导,如今医药创新企业寻找资金,大多是有国资或政府背景的资金。

风投存在的意义重大。大国经济比拼核心是技术实力,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培育耐心资本,但耐心资本存在缺少高容错率的短板,而风投具有高容错率属性,可能投20个项目仅成1个。风投的介入促使前沿领域、科技成果阶段的项目敢于产业化落地,推动中国创新从实验室阶段过渡到产业化爆发期。

03

以王总的视角看待医药行业近十年的发展变化:


初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时,我作为小分析师常做案头工作,如今对医药产业的认知已与十年前大不相同。在我看来,这十年是中国医药产业破茧成蝶的十年。

十年前,中国医药产业以仿制药为主,缺乏创新。即便知名大上市公司,研发投入也仅2%-3%,而同期发达国家达15%-20%。当时国内市场九成由海外药品主导,药品审批时间长,创新药从申报到上市至少需5 - 8年,大量创新卡在审批环节。同时药品价格虚高、流通环节混乱,患者一药难求。

2015年起,一系列政策助推医药行业改革。药品审批制度取消终身制,推行优先审评审批机制,2018年药审中心效率较2015年提升三倍。随后带量采购、医保谈判等政策落地,打破药品流通领域利益壁垒,首批带量采购使药品平均降幅超50%,高价抗癌药、罕见病药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。这些改革破除产业旧势力,为医药产业转型铺平道路。

从研发端看,中国医药产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。截至2024年年末,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创新药数量超3500个,超越美国居全球首位。2023年全行业研发投入超1200亿,较2013年增长四倍,恒瑞医药、百济神州等头部企业研发投入超20%。研发成果井喷,2013-2023年国产一类创新药获批数量从一年一两个增至二三十个,涵盖肿瘤、免疫、神经系统等领域。2024年年末,全球900多款创新药获批,美国占49%,中国从十年前的4%升至38%,居全球第二。国产药占比也从十年前不到10%升至42%。

从产业链角度,十年前中国医药产业碎片化,如今向集群化升级。上游药用辅料、包材、关键设备国产化率从不到10%提升至超70%,打破进口垄断;中游药明康德、泰格医药等CRO和CMO企业跻身全球前十,为产业创新提供基础服务;下游医药信息产业数字化、数字化药房、互联网医疗加速渗透,提升患者购药体验,整个产业朝着更好、更快、更便宜的方向发展。

从国际地位看,中国医药产业从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。全球抗疫期间,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22亿剂新冠疫苗,扮演着重要角色,市场地位也从配角走向主角。

04

资本力量在中国创新药行业的体现:


近年来中国医药产业出海成大势所趋,创新药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呈现明显崛起趋势。作为民生行业,其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。中国医药产业崛起,表面是创新药技术进步推动,背后实则有两大核心力量。一是政策这只无形的手助推,医药虽常被视为小众行业,但教育、医疗作为与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,是长期投资的热门方向。二是资本力量在幕后推动产业发展。资本投入可能转化为分子药产品,也可能成为沉没成本,但若无资方勇于投入,医药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、人才发展、临床试验等方面都会缺乏资金支持,难以壮大。

回顾资本市场对医药领域的助推,有几个关键节点。2018 年,港交所修订主板上市规则,允许不盈利但科技属性强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,打通了一级市场投资机构退出通道,激发了投资热情。截至 2024 年年末,近 60 家企业借此上市,融资金额超 1100 亿港币。2019 年,上交所推出科创板及市值加研发的第五套上市标准,虽前两年 IPO 收紧,但今年第五套标准逐步放开,一些创新属性强的企业借此加速研发成果在产业端的转化。2021年,北交所推出为更多小规模创新药企业提供了融资通道。可以说没有风投和资本,创新药行业难以迎来这十年的大发展。股权投资和资本投资与企业是相互合作的关系,借助资本力量可加速企业发展,双方共同做大蛋糕、共享收益。

05

如何看待医药领域当前的融资环境:


当前贸易环境存在较大风险,中国医药板块部分上游产业对外依赖,且随着中国在国际创新药领域角色加重、走向出海,贸易环境对其影响日益增大。同时医疗反腐政策的开展,使医疗板块在融资领域进入“冰封期”。许多曾热衷投资医疗板块的机构和投资人态度转变,专业医疗投资人逐步退出市场。

在医疗投资领域,行业存在一定偏好,药和器械中,器械因投入产出时间短、风险小且更容易入院创收,更受青睐,药则相对遇冷。不过从 2024 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,医疗行业从“冰封期”进入冷暖交织阶段,二级市场生物制药企业行情上涨,暗示一级市场和初创企业对生物制药企业预期回暖,科创板放开也使生物制药企业陆续上市,显示行业出现复苏迹象。

在融资方面,当下 IPO 不顺畅,股权融资领域,研发成果突出或临床数据有优势的企业,获知名投资机构投资概率较高,纯 PPT 融资困难,投资人更关注产品有无临床数据支撑、产品管线是否丰富及能否形成产品策略布局。债权市场也发生变化,初创企业可用科技成果或专利进行债权融资,无需固定资产抵押。此外还有以创新药研发未来收益权为底层资产的新兴融资模式,为创新药及医药产业有创新意识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撑。

当下市场环境下,投资人偏好聚焦药品临床价值,能否解决临床问题是核心。过去仿制药模仿改良型项目受青睐,如今投资人更倾向投同类最优项目。在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,从技术层面和底层逻辑突破、契合市场需求的项目更受投资人偏好。

06

在当前环境下,给行业内企业的融资建议:


优先寻求产业资本CVC融资:大型上市公司或领域头部企业,其集团内部有科学家团队,便于双方无障碍交流。这些企业上市后需新兴概念助力市值管理,会不断寻找优质初创型创新企业合作,还会与投资机构成立产业基金布局投资,未来将确定性高的企业转入体内以助推业绩和市值。所以科学家应优先找产业资本,与能直接对话沟通的人建立交流。

弥补经营管理短板:早期风投行业偏好纯科学家属性创业者,但企业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能力,还需强大的经营管理操盘能力。科学家若不想企业长不大,就应摒弃“企业是孩子,不想稀释股权”的观念,找职业经理人作为合伙人,发挥其专长与投资人沟通对话。若实在找不到合伙人,与投资人交流时要逻辑清晰、言简意赅,让投资人明白项目内容。

清晰陈述项目逻辑:向投资人说明解决的临床问题、患者群体分布和数量级,结合产品定价和市场渗透率,阐述既有和潜在市场空间,证明是大市场。阐述在大市场中自身优势,说明比别人好在哪,避免闭门造车,要了解行业内竞争情况,进行竞争分析。

说明成功原因与行业壁垒:向投资人讲清楚自己能做而别人做不出来的核心逻辑,提供临床数据或实验研究等实质性证据,表明行业有强壁垒。

合理确定项目估值:初创企业创始人不能因把企业当孩子就在天使轮要过高估值,应优先考虑先活下去,可通过牺牲部分条款,如不接受对赌、回购和里程碑事件等条件,适当压低估值获取资金支撑企业存活到下一阶段。但是要注意早期也要注意不能过度稀释企业股份,避免企业长期发展由资方把控。

07

做为投资管理人,如何兼顾基金构成带来的难题:


作为基金管理人,我们经常会面临基金构成带来的难题:基金由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各占一半构成,政府资金关注基金对本地相关产业的助推及招商带动作用,社会资本则更看重财务收益与回报。所以我们在项目选择上采用“精中选精”策略。以大连的基金为例,我们在筛选标地时,更倾向于选择与本地医药产业上下游企业能契合的项目,即企业是本地企业的供应商或客户,这样将其引入大连的概率比单纯招商更高。我们会对本地产业进行梳理,在市场上寻找能与之联动合作的企业,同时充分考虑投资收益率,以满足社会资本预期,只有两方面都契合才会对企业投资。

符合我们投资目标的项目主要有两类:一是早期项目,可通过链接本地资源快速助推其成长,因其资金紧缺、产业链地位不强,引入大连有一定优势;二是外地大规模扩产项目,若其在大连有相关客户,我们可借助资本力量,为其对接资源方和产业资源,将其生产子公司或基地引入大连,这两种类型项目最易实现招商并契合社会资本需求。


 【关于凯途】


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原料药分会(CATU 简称“凯途”), 成立于2016年11月的武汉API CHINA原料药展会,是工信部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下属的原料药分会。现有研发公司2000余家,生产企业600余家,凯途通过颠覆性创新的新型CDMO商业模式,基于互联网思维和客户思维,将最好的技术,最专业的中间体和原料药生产和最好的制剂或原料药客户结合,系统的解决规范市场原料药资源严重错配的现实,帮助国际和区域市场领先的药企建立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。

凯途秘书们在凯途等您一起拓展更多业务基于新型CDMO商业模式,凯途能提供的服务:

1.原料药和高级中间体产业化

2.对接或者整合工厂与技术

3.对接高端规范市场客户 

4.企业自有优质产品的市场开发 

5.国内首个CDMO医药园区服务

6.拓展医药化工行业人脉 


       加入凯途的方式: